和obsidian开发者的交流

Hightligh

Obsidian 开发者的对话重点如下:

  1. 希望开发一款能用几十年的笔记软件。
  2. 大纲软件更适合于头脑风暴,但回顾难度提高。这是牺牲了将来的理解率,获得现在的效率。
  3. 卢曼卡片是严肃写作,是自己的宝藏。
  4. 笔记像人生一样,有意义的是过程,不是结果。

谈话正文

本谈话是基于 QQ 群聊天的讨论记录整理而成。讨论过程中除了本人和 Silver 外还有其他群友参与了讨论,但因为没有征求他们的同意,所以将他们的讨论全部进行删除处理,只留本人与Silver的对话内容。因此,谈话上下文可能有所出入,但应该能比较好体现 Obsidian 开发者的软件精神。

落山鸡:Silver 我有点好奇,你们这项目(Obsidian)为什么基于 Markdown,而不是大纲。因为你们之前有负责 Dynalist,应该从大纲上更好构建吧?是因为有图要用到不同的开发语言吗?
Silver:因为大纲除了 OPML 没有标准,也不可读,违背了我们当时想做你的笔记几十年不需要倒来倒去的想法啊!我们想做一个 PKM(个人只是管理)系统,可以等你老了,孩子长大了,笔记还在那,随便读。现在笔记软件每几年就消失几个,想想就害怕。就算是做 Dynalist 的时候,我自己的日记都是用 Notational Velocity 之类完全本地的软件
落山鸡:Silver,能够理解。我之前主要用的是zk软件,然后迁移过来,依然能用,这让我很放心。不会因为软件改变,影响我的笔记。
Silver:另外一个想法是,大纲写起来太容易了,太没阻力了,我个人不觉得是件好事。虽然很适合头脑风暴,但是这种笔记你过几年回来看,根本看不懂。至少我去翻15年刚做Dynalist 时的大纲,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。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受。
Silver:写大纲的时候,我一般就拼命把脑袋里想的东西都写下来,不管上下文,不管失去现在的情境还能不能看懂。我个人希望大家抱着写文章的心态去做自己的知识系统,这样子长期收益更高。Obsidian 也是带着这种想法做的。
落山鸡:Silver,我除了用读书用大纲,其他都不用,感觉我对大纲的认识不足,还不会使用。但是大纲告诉了我“知识树”这个概念,还是挺改变我的。
Silver:看个人吧,我自己的体验是,大纲是牺牲了将来的理解率,获得了现在的效率。很多其他双链软件的用户也说用了几个月,发现自己的图谱很乱。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么觉得,也看人,和他们写作的习惯。如果你把大纲当段落来写,那也是不错的。
落山鸡:就如同写论文时的参考文献,调整格式很复杂,但证因为复杂,所以体现了严肃的精神。
Silver:写大纲就像聊天一样,写的一般都不是很严谨。卢曼式笔记是自己的宝藏,给别人看,也看不懂。像人生一样,有意义的是过程,不是结果。在未来我们可能也会出一个白皮书,更加系统讨论上述内容。